聚焦丨全国冬小麦播种过八成 主产区有力推进秋冬种
在河南,9月份以来的多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导致土壤湿度普遍偏大、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作物难以及时收获腾茬,影响小麦整地播种。为了科学做好小麦抗湿播种工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地方媒体举办全省小麦抗湿播种网络直播培训,为全省做好麦播、持续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供技术服
在河南,9月份以来的多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导致土壤湿度普遍偏大、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作物难以及时收获腾茬,影响小麦整地播种。为了科学做好小麦抗湿播种工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地方媒体举办全省小麦抗湿播种网络直播培训,为全省做好麦播、持续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供技术服
在河南,9月份以来的多次大范围明显降水,导致土壤湿度普遍偏大、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作物难以及时收获腾茬,影响小麦整地播种。为了科学做好小麦抗湿播种工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地方媒体举办全省小麦抗湿播种网络直播培训,为全省做好麦播、持续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供技术服
近期,受秋播期间连阴雨影响,多地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了10-15天,导致冬前有效积温不足,麦苗生长缓慢,苗情复杂偏弱。
10月28日,市委书记盛蕾调研秋收工作。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抓好秋收工作,全面加强农技农事服务保障,为粮食稳产增效打好基础。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闫辉参加调研。
第一异丙隆在封闭时候没有任何效果,但是封闭时候还必须使用,无论你选择噻吩乙草胺,还是氟噻草胺、还是丙草胺,他们对出土的杂草效果都很差,尤其稻茬麦田间湿度大,水稻还没收割杂草就出土了,所以必须选择氟噻草胺+异丙隆,对萌芽至一叶以前的杂草都有效
近日,崇州市 2026 年度“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春粮油生产暨科学施肥现场培训会在该市道明镇新华村举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现场为当地农技干部及种粮大户开展了稻茬小麦抗湿高产智能化生产技术培训,着力防范田间湿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淮北地区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稻茬麦种植面积广,但受前茬水稻生育期长、土壤湿度大、肥力不均等因素影响,高产潜力易受制约。为实现稻茬麦优质高产,需围绕“抢时播种、培肥改土、精准管理、绿色防控”四大核心,落实以下关键技术要点:
选种子可不是随便挑个品种就行,得跟着当地生态条件走。河南农科院的专家说得好,不同麦区得选 “定制款” 品种:北部冬麦区要扛冻抗倒春寒,中南部麦区得耐后期高温逼熟,长江中下游麦区还得抗湿防赤霉病。
今年主汛期(6至8月),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3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全省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同期偏高2.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呈现为降水面弱点强、高温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三个特点。9月以来秋雨特征明显,全省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明显
先说说眼下的情况。今年夏天热得离谱,全省平均气温28.8℃,比常年高了2.4多度,直接创了1961年来的最高纪录。降水却少了两成,旱得不少地方地皮发裂。可一进9月,老天爷好像突然开闸放水,全省下了5场大雨,平均降水量212毫米,比常年多了2.4倍,又是1961
今年主汛期(6至8月),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3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全省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同期偏高2.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呈现为降水面弱点强、高温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三个特点。9月以来秋雨特征明显,全省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明显
气象局通报,今年6至8月主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两成,而平均气温却以28.8℃创下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但进入9月,画风突变,全省平均降水量高达2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4倍,同样刷新了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多值。
今年主汛期(6至8月),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3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全省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同期偏高2.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呈现为降水面弱点强、高温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三个特点。9月以来秋雨特征明显,全省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明显
今年主汛期(6至8月),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3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全省平均气温28.8℃,较常年同期偏高2.4℃,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呈现为降水面弱点强、高温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三个特点。9月以来秋雨特征明显,全省共出现5次较大范围明显
河南的秋收秋种,今年天气唱的哪一出?省气象局刚刚放出的消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夏天,河南人经历了什么?少雨高温,热浪滚滚,平均气温直接创下六十多年来的新高,土地都渴得裂开了嘴。谁曾想,一入九月,老天爷像是打开了水龙头,雨水一场接一场,降水量比往年多了两
稻茬小麦的播种时间存在差异。较早的于 10 月底便开始播种,较迟的则延至 12 月份。若小麦播种过迟,便难以产生有效分蘖。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小麦在冬前无法培育成壮苗,这对其后续生长极为不利。